找到相关内容209篇,用时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随州龙泉聪禅师《南宋元明僧宝传》

    乃所引生能。后乃能追生所。总名曰生。文灭则见灭。义绝则情亡。情不自忘因乎义忘而情忘。见不自泯。因乎文泯而见泯。统名曰死。死死生生。哀哉。此吾老人防微杜渐。切实至极。汝辈有志于吾宗。宁可忽诸。然食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21455656.html
  • 守护菩萨戒之理分二

     28、但非废自法藏修29、亦非如此勤外论30、但修外论非爱乐  31、不应毁谤菩萨藏32、不可自赞而毁他33、为闻正法处处往  34、切莫依文莫解义35、为助伴应往助36、奉侍病者亦如此  37、除其苦应为除38、宣正理如实说39、应于有恩作酬报  40、开解他人诸忧恼41、希求财者施与财42、利益徒众事亦行  43、随顺他心而趋行44、赞誉应称扬45、如理治罚应责者  46、神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562883.html
  • 王阳明与学佛

    不依人’”,渊源于佛学之王阳明学说,为吾人对教育、处世之参考。 ...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有”。是以吾人了知不能否定现象,亦知其不真。如是观,始得圆融。所以父子相处之道,固不以威权,亦非虚无而放任,王阳明曰:“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便是此义。  ...

    林鹤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068942.html
  • 略说佛教医疗学——史迹篇

    经行少病》说:“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来直去,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疴,二能销食。禺中日 ,即行时也。或出寺长引,或于廊下徐行。若不为之,身多病苦,遂令脚肿肚肿,臂疼膊疼。但有痰不销,并是端居所致。必若能行此事,资身长道。”  《先体病源》中,集中谈论了印度医药学知识。先说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强调根据身体健康情况进食,而健康情况则要“观四大之强弱”。  《进药方法》说:“夫四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0656565.html
  • 杨仁山复兴佛教说略

    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就整个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过程来看,其源头溯自杨仁山居士及其在江苏南京创办金陵刻经处所开创的各项佛教文化事业。  1866年杨仁山移居南京,任清政府负责战火之后江宁建造工程的官员...购回小字藏经全部。为刻印经典,杨仁山认真阅读,仔细校勘。对于所有经书,分为“必刊、刊、不刊”三类。有感于日本编印的《续藏经》驳杂凌乱,杨仁山另编《大藏辑要》,计划刻印四百六十种,三千三百余卷,“以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3660729.html
  • 汤用彤《校点高僧传》序言

    传之不朽,永为龟镜矣”。后之作《高僧传》者,均继其成规焉。  慧皎《高僧传》自序于批评前人所作《僧传》十余家后,自谓:“尝以暇日,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史书,秦赵燕凉荒朝伪...然名者,本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盖僧人当以隐逸为高,此其于所选择僧之标准可谓高明,故自汉至梁四百多年之重要僧人说几乎为其...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5865546.html
  • 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的探讨

    发心与发展”的主题。此主题供本世纪备受关注的普世伦理之议题一个很好的产照方针。提出“发心与发展”的主题,足希望今后人人在“发心”方面,要能发四种心:  一要“发慈悲心,怨亲平等”:  二要“发增...达成的成效必定能是举世的,因为“发心与发展”不仅可视为是佛教的伦理,更重要的,它是人类的使命。因此,星云大师所呼吁的“发心与发展”实在是每一个现代人,不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甚至是对全...

    庄小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5366170.html
  • 坐禅的利益与方法

    冲动,避免与人争斗。所谓‘血气未充、戒之在色,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从静坐体得其好处。 以佛法说,佛教有经律论三藏,旨在戒定慧三学,而三学尤以定学为中心,定水不波,妄浪平息,智体澄清,见理分明,则...心猿意马,无孙悟空其人也。吾人静坐,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深,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于小腹间,徐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52285011.html
  • 杀的问题

    不可开。如世人一时不能断腥,则世上现成之物,可以买食,不必定欲宰杀,以增恶业。尤当感念杀生有害无利,力行戒除,减少晦气,增添福运。世上刀兵之劫,都是怨气所成。东方文化,依佛教慈心为根本,仁风所感,好...怨毒其人,亦必十倍百倍,于他日行报复时,必先杀此阻放者,此亦一定之理也。然我今被绑,尚属有口伸,有情说,至于不开口之动物,虽口不能言,力不能抗,但其怨毒、恐怖、感激,正完全与人一样,以我比之,岂不...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1986981.html
  • 依全体佛法观 净土不应独立成宗

    意义。   净土,即清净的地方,或庄严净妙的世界。佛法总结他的精义为“净”,净是佛法的核心。净有二方面:一、众生的清净;二、世界的清净。阿含中说:“心清净故,众生清净”;大乘更说:“心净则土净”...菩萨——有相有功用行菩萨,同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所得的净土。三、菩萨不共土,或称为佛与菩萨共土。这一类净土,与声闻不共;天台宗名此为报庄严土,“密严经”名为密严净土。秘密(不可思议)庄严,为菩萨不共二...

    印顺法师

    |净土|净土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2117181821.html